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新闻详情

第二部分 养生与长寿(下篇)

   作者:匿名   发布:2013/3/13   点击:1774
 

二、饮食部分

        除了起居外,饮食也是人们长寿的一个很重要部分,常言道,民以食为天,但饮食也和做其它事物一样,即可以养人,又可以伤人,还可以害人,这就尤如水易载舟,又可覆舟一样,不懂得饮食合理性,就很难有好的长寿的身躯。所以我们说,饮食对于人的健康长寿有着密切关系,我们主张,五谷杂粮不偏食,任何食物都有其利弊性。

        例如:有的人突然出现肚胀,皮肤身痒等,有许多都与食物结构、胡乱配伍、不合理搭配、禁忌等有关系,在这里我们把古人这方面的一些总结经验拿出来,以供大家参考,我们引用的这些大部分是常见的食物,在这里有些虽其害多利少,但并不是绝对不可食的,尽量利其长,避其短。

        1、水:水甘淡无毒益人,人一日不可少,水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有机酸,但不可久存,久沸,恐改变其中营养成份,古人也有提出少饮水,可以健身长寿理论,认为脾恶湿,饮少,胃强。气盛液行,自然不湿,脾能母养四脏,脾强四脏强,身也强。

        2、酒:味辛,热饮之体软,神昏是其有毒,惟少饮三五七杯御风寒、通血脉、壮脾胃而已,若恒饮过多则薰灼心肺生痰、动火,甚则损肠、烂胃、溃髓、蒸筋、损寿,酒浆照人无影不可食,古人讲:“酒后食芥辣物多则缓入筋骨,凡是药毒及从酒得者难治,盖酒能引毒入经络,故也。”

        3、醋:多食助肝损脾胃,损人骨,坏人颜色。

        4、茶:味苦气清,能解山岚瘴疠之气,江洋雾露之毒及五辛炙

之热。宜少,否则不饮尤佳,多饮则去人脂,令人下焦虚冷,饥则尤不宜用,惟饱食后一、二茶盏不妨。最忌点盐及空心饮,大伤肾气,古云:空心茶、卯时酒、酉后饭俱宜少用,食后以浓茶漱口,令齿不败。

        5、糯米:久食身软,发风动气,妊娠与杂肉同食,令子生寸白虫。

        6、饴糖:进食,健胃,动脾风,多食损齿。

        7、大麦:久食多力健行,头发不白宜食,能治蛊胀,煎水薰洗立效,大麦茶消积健胃宽中。

        8、荞麦:性沉寒,久食动风,心腹闷痛,头眩,和猪肉食落眉发。

        9、白扁豆:清胃解毒,久食须发不白,又能解酒毒及煎炙热毒,黑者泻人。

        10、赤小豆:解毒,利小便能逐津液,久食虚人。

        11、食大豆:忌猪肉炒豆,与十二岁以下小儿合猪肉食,令壅气死。豆作酱最佳,若纯以面麦作酱不宜,能减药力。

        12、芝麻酱:宜食,能解诸毒,黑芝麻炒食不生风疾,有风人食之,遂愈。

        13、胡麻:服之不老,耐风寒,古人讲:“补衰老,九蒸九晒为末,蜜丸服治白发返黑。”

        14、生葱与蜜同食作胀,下利腹痛,烧葱同蜜食壅气死,葱与鸡雉白犬肉同食,九窍出血死,大抵葱功只能发汗,多食则昏人神。

        15、韭:病人少食,多食助阳昏神、暗目,酒后尤忌,亦不可与蜜同食,古人讲:“共牛肉食成瘕”,未出土为韭黄,滞气动风不宜食。

        16、薤:生痰涕,动邪火,反牛肉。

        17、蒜:惟辟恶气,快胃,消滞,久食生痰动火,伤肝损目弱阳,食蒜行房伤肝气,令人面无颜色。

        18、胡荽(香菜):久食令人健忘,根大损阳,滑精,发痼疾。

        19、白萝卜:消痰下气,利膈宽中,久食耗肺气,生食渗入血,忌与人参地黄同食,令人须发易白。

        20、芥菜:多食,动风发气,忌与兔肉同食。

        21、波菜:多食滑大小肠,久食脚软腰痛。

        22、蕨:久食滑精令人脚膝无力,眼昏多睡,鼻塞发落,生食成蛇瘕。

        23、茄:性冷 ,多食发疮动气,秋后食损目。

        24、冬瓜:利水,多食动胃火,令人牙龈肿,齿痛又令阴湿痒,生疮发黄疸。一切瓜苦有毒,两鼻两蒂者害人。

        25、茼蒿:多食令人气满。

        26、鸡头子:名芡实,生不宜食,熟能益肾固精,亦可疗饥。

        27、莲子:和脾补胃,宜煮熟去心食,生食令人腹胀,不去心令人呕吐。

        28、藕:久服轻身,耐老,生食清热破血除烦渴,解酒毒,食补五脏,实下焦,与蜜同食令人腹脏肥,不生诸虫。

        29、枣:生食动脏腑,损脾作泻,与蜜同食损五脏,蒸熟食补脾和诸药,中满腹胀者忌食。

        30、梅子:生津止渴,多食坏齿损筋。

        31、樱桃:多食发暗风,伤筋骨,小儿多食作热。

        32、桔与柑:酸者多聚痰,甜者润肺,不可多食。

        33、杨梅:多食发热损齿。

        34、杏子:多食伤筋骨,杏仁泻肺火,消痰下气止嗽,久服目盲,损须发,动宿疾,双仁者杀人。

       35、石榴:生津,多食损肺及齿。

       36、栗:生食难消化,熟食滞气,灰火煨令汗出,去其木气或曝干炒食略可多食,气壅患风气,人不宜食。

       37、柿:干者性冷,生者尤冷,惟治肺热解烦渴、多食腹痛。

       38、胡桃即核桃仁:补肾利小便,动风动痰脱人眉,同酒肉食令人咯血,若齿豁并酸物伤齿者食之即好,皮捣自然汁能乌须发。

        39、枇杷:多食发痰热。

        40、榛子:益气力宽肠胃。

        41、松子:润燥明目生痰。

        42、葡萄:生津止渴,干者发痰动嗽,病人少用。

        43、甜瓜:多食发痼疾,动虚热,沉水者双蒂者杀人。

        44、西瓜:利水善解暑毒,消烦渴,多食作泻痢,南人尤忌,凡生果、停久有损处者不可食。

        45、甘蔗:解酒毒,多食鼻衄,沙糖多食心痛;鲫鱼同食成疳,葵同食生流癖,笋同食成食瘕,小儿不宜食,生疳热损牙。

        46、猪肉:虽世常用,不宜多食,发风生痰动气,白猪白蹄青爪者不可食。猪肾理肾气,多食反令肾虚少子。猪心损心,猪肝助肝气,大小肠,滑肠。猪肉合羊肝食令人烦闷,猪脑损阳临房痿弱不举,猪嘴并耳,助风尤毒。

        47、羊肉:补虚发气与参著同功,和鲜食伤人,其心脑食之损精少子,羊肝明目,肺发气,羊心有孔者食之杀人。羊肝有窍,羊有独角黑头白身者皆不可食,猪、羊血损血。

        48、黄牛:大补脾胃五脏,血能补血,乳能补中养血,但不宜与醋同食,凡黑牛白头独肝者不可食,盛热时卒死者,瘟死者,极毒杀人,非惟不可食,闻其气亦害人。

        49、驴肉:动风发痼疾。

        50、骡肉:动风发疮脂肥者尤其,食骡肉不可饮酒致暴疾杀人。

        51、犬肉:大热助阳缓下元,食忌荼。

        52、鹌鹑:与猪肝同食而生黑子,与菌同食发痔。

        53、雀:不可与诸肝酱同食,妊娠忌食。

        54、鸽:虽益人,病人服药勿食,减药力。

        55、蟹:性极冷,易成内伤,腹痛、动风疾,背有星点、脚生不全、独螯独目、足斑、目赤、腹下毛、腹中有骨者杀人。

        56、虾:发风动气,无须者勿食。

        57、螺:大寒,解热醒酒,作泻。

        58、蚶:利五脏健脾。

        59、蚬:多食发嗽消肾。

        60、凡诸肉汁藏器中,气不泄者有毒,食之令人腹胀作泻,以铜器盖汁滴入者亦有毒。

        61、铜器内盛水过夜不可饮。

        62、诸肉鸡鱼经宿不再煮勿食,作腹胀吐泻。

        63、产后忌食一切生冷、肥腻、滞硬难化之物,惟藕不忌,以其能破血故也。

        以上有许多属于多食为害,少食见味,愿读者各自斟酌,不可拘泥。

        除上述食物所宜忌需要注意外,在饮食结构调整上面,古人还提出了适应自然,按自然生存规律办事的主张,那就是,尊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特点,进行饮食调整。

         提倡:

         春三月:勿多食酸味,减酸以养脾气。(春,肝木正旺,酸味属木,脾属土,恐酸味助木克土,令脾受病。)

         夏三月:勿多食苦味,减苦以养肺气。(夏,心火正旺,苦味属火,肺属金,恐苦味助火克金,令肺受病。)

         秋三月:勿多食辛味,减辛以养肝气。(秋,肺金正旺,辛味属金,肝属木,恐辛味助金克木,令肝受病。)

         冬三月:勿多食咸味,减咸以养心气。(冬,肾水正旺,咸味属水,心属火,恐咸味助水克火,令心受病)

         现在由于生活好了,鸡鸭鱼肉多了,一些人产生了肥胖现象,肚皮很大,腰带常常打在肚皮下部,这与养生长寿是背道而驰的,也是不能长寿的。医理讲,胖人气虚,瘦人血虚,身高和体重有个固定比值。解决的方法就是少进油腻的食物,可增加补益气血和补肾脏中药。古人讲:“谷气胜元气,其人胖而不寿,元气胜谷气,其人瘦而寿,养生之术常使谷气少,则病不至矣。”这里谷气是饮食,元气是指人的精气。

         三、关于服药

         服药这也是长寿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里除了对症下药外,主要指养生药而言,孙思邈曾说:人年过四十,美药不离于身,这个“美药”在神农本草经讲,是属于上品药为多,如此而成的方剂为养生之用,这种方剂为散剂,丸剂为多,也有长期服用单味药的,但不论怎么说,都应合乎理法,也就是方子中药物组成,君、臣、佐、使配伍合理。在这里顺便说一下,有许多人把六味地黄丸作为长期养生之药,这是达不到养生目地的。根据药理“六味地黄丸”原方是张仲景《金匮要略》中的“肾气丸”。由宋代钱仲阳为治小儿病,认为小儿阳刚气足,特减去方子中附子、肉桂(桂枝)而演化而来,此方加减演化很多,有人加车前、牛膝,成为金匮肾气丸。钱已减去附子桂枝两味阳药,使其治疗范围大大缩小,张仲景在设制原方时,虽然是治肾病、尿频、尿急或其它。但其本意是在补“命门之火”,使其肾脏恢复,所以当夏至一阴生,龙火潜于内时,尚可,当冬至一阳生,人体内龙火萌生,不安于内,服肾气丸就要考虑,另外六味丸、肾气丸以地黄为君药,方中地黄量大,腻胃,对于有胃病之人,要看其适应情况而用。清代陈修园在《医学金针》一书中,曾提出久服地黄暴脱之说。诗曰:“补水酿成水巨灾,命汗命痰势难回”。认为“水泛于上为命痰,水泛于外大不止为命汗,称阴气弥布,天日不见。”这些都告诉人们,“六味地黄丸”不是健康长寿久服之品。对于久病服药困难之人及长期服药嫌麻烦之人,中药还有口含法及药粥法,也可以做为养生之用,但这两种方法大部分指本草经中的上药而言,口含服法,我们平常有些人嘴有不离烟,口不离糖块,或年青人口不离口香糖的习惯,人们可以用某些单味中草药代替它,如人参、天门冬、麦冬、黄精、肉苁蓉等,要因症而异,量不宜过大,小如豆粒,大如枣核即可。如果对长期口干之人,可以每天口含人参、寸冬一试,常年痰多气短,可含人参一小块,这里指的是含,不要吞嚼咽,这也起了吞咽唾液的作用,道家称为食玉液琼浆,道林曰:“人能常食玉液,令人长年面部有光有色,玉液者,口中唾也”,如果有人坚持此法,是一种很好的养生之法。如吸烟之人,坚持口含人参,生津液可把烟戒掉,有糖尿病口干之人,坚持此法能逐渐把降糖药去掉,因为人参味甘,止渴生津,益脾生肺,其好处不可尽述。关于药粥,古人留下有百合粥、山药粥、枸杞粥、黑豆粥、胡麻子粥等,但其中中草药不宜过量,仿效采用豆油和花椒一样点到为止,借其味得其气,才不失药粥本色。关于服药我们常说,对于一种能养生治疗慢性疾病的药品,它好坏的验证,(除其对症外)不在于它一吃就灵,就见效,必须要看它有没有长期服用性,如果服过两个月,三个月,就难受,就副作用百出,不是伤肝肾,就是伤脾胃,那就说明它开始的疗效也是假的,在这里我们也告诉人们记住:“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时间也是检验真理和药品的标准”,也就是说,一年、二年……,能被服用,能不见其弊端,(这里首先指胃口、二便、睡眠的影响)能使人的头发、视力、面肤变好,才能说它是真正延缓衰老的药品。

         四、锻炼部分

         从古至今一切养生之道都离不开锻炼,也叫做功,从过去的太极拳、八段锦、十二段锦、易筋洗髓经,到如今的广播体操、视力保健操等都是人类养生理论的结晶。太极拳、八段锦,国内书店都有教学碟与资料,都很方便。今天在这里介绍一些古人简单功法,简单易学,对养生有好处。

         一、身功:每个人由于每天劳累过度需要抽出一些时间入静,给大脑心脏一个休息时间,可以盘坐,也可以垂脚平坐于椅子和床边,冥心息思入静,呼吸放缓,以固守神气入静十分钟,半小时,一小时皆可,凡行功毕,起宜缓缓舒放手脚,不可急起。凡坐宜平直其身,竖起脊梁,不可东倚西靠,即头正项直,鼻对脐。

        二、首功:两手掩耳即以第二指压中指上,用第二指弹脑后两骨作响声谓之鸣天鼓,古人讲:却风池邪气,此法可以治当前的头鸣、耳鸣。两手扭项,左右反顾,肩膀随转二十四次,除脾胃积邪,同时可治目前颈椎病及肩背病,古人还讲,两手相叉抱颈后,面仰视,使手与项争力,这就是我们平时所做的仰卧起坐的体育锻炼,在理法上古人讲,可以去肩痛、目昏,争力者,手著向前,项即著力向后。

         三、鼻功:两手大指背擦热,揩鼻三十六次,能润肺,每晚覆身卧,暂去枕,从膝弯反竖两脚,向上以鼻吸纳清气四次,又以鼻出气四次,气出极力后,令微气入鼻中收纳,常练能除身热背痛。

        四、手功:两手相叉虚空托天,擦顶二十四次,除胸膈之邪,两手作拳,用力左右虚筑七次,除心胸风邪。

        五、腰功:两手握固拄两胁肋摆摇两肩二十四次,除腰肋痛,并去风邪,两手擦热以鼻吸清气,徐徐从鼻放出,用两热手擦精门(即背下腰软处),此法能强腰肾。(面功、耳功、目功、齿功、腹功,见前“十要”)

        以上我们从起居、饮食、用药、锻炼四个方面简单地介绍了对养生的意义,但归根结底讲的是一个“理”字,凝聚了一个“恒”字,就是教人们明白怎样生存才合乎大自然的道理,坚持道理,持之以恒。其实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得病,不断去病的一生。这就是生存,这就是奋斗。得与治就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明白这个道理,对于得病也就没有什么可怕了,这有如太阳从早晨升起,并不见得一天总是晴空,有时也会有乌云遮日,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称之为月有圆缺,有时自必回和,关键是不能乱诊乱看,恐有失之分毫,差之千里,造成终身之误!

        最后我们可以做一下总结:

        古人讲:人是一小天,宇宙为一大天,称“一人之身,一国之象也”,胸腹比做宫室,四肢比做邻境,骨节之分,比做百官。又“神”犹君也,血犹臣也,“气”犹民也。治身体和治国家是一个道理,说“夫爱其民”,所以安其国。惜其气,所以全其身。民散则国亡,气弱则身死,死者不可生也,亡者不可存也,这就是生存的道理。所以会养生的人,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医之于无事之前,不追于既逝之后。对于一个人在复杂的生活环境中,相对来说,伤害身体容易,而养护难,生气容易而消气难,所以掌握以上道理,掌握身体各部制约、依赖关系,是养生的入门之法,古人又讲:人身体内有五脏六腑,外有四肢百骸,内有精气与神,外与筋与肉成为身,所以脏腑之外,筋骨主之,筋骨之外,肌肉主之,肌肉之内,血脉主之,周身上下活动,全赖于气血运行,所以无论是治病,或是养生,全在增养气血为主要。这就好比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雨露滋润一样。对于人体讲,精气神为无形之物,筋骨肉乃有形之身,治有形之身,实为无形之佐,而培养无形者,又为有形之辅,正因如此,人们才有锻炼养生之法,吃药解病之方。二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辨证关系。不可偏置,所以古代养生之人曾讲:“不可专增无形而弃有形,或弃有形而专修无形。”所以有形之身必得无形之气相倚而不能相违。所以治人身、治五腑,必当先理气血,所以养生学曾讲:“对于人务培元气,守其中气,保其正气,护其胃气,养其肝气,调其肺气,理其脾气,升其清气,降其浊气,闭其邪恶不正之气,勿伤于气,勿逆于气,勿忧思悲恐,以损其气。使气清而平而和,和而畅达”。“黄帝内经,举痛论篇”讲:“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灵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所有这些就是我们养生所要了解的道理和原则。

        我们常说,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有毅力,拿养生长寿来讲,这是件大事情,可以比做“工程”。我们曾讲过,“希望工程”,“教育工程”很大,从小学六年、中学三年、高中三年、大学五年、研究生、博士等,一学就是二十多年,这还不包括现在兴起的学龄前教育。仅仅为学一个知识,就如此浩大,而想长寿,与自然界争寿命,这个工程本不亚于教育工程,谁能认识这一点,谁就有希望步入长寿行列。老子曾说:“我命在我,不在天”。紫阳真人曰:“大药修之有易难,也须由我也由天,若非积行施阴德,动有群鹰做障缘”。老子还讲:“人生之期,百年为限,节护之者,可为千岁,如膏之小炷与大耳。众人大言我小语,众人多烦我少记,众人悸暴而我不怒,不以人事累意,淡然无为,神气自满,以为不死之药”。这些从工作岗位退下来的老年人是不难做到的。这些却都再一次告诉我们“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的道理。只要人们心存善意,不断努力,持之以恒,长寿是可以办到的,说难也难,说不难也不难,贵在坚持,对此古人曾有过这样一段话:“听道易,学道难,学道易,得道难,得道易,守道难,一处不难,满世皆神仙”。古人还讲:“万物为人灵且贵,百岁光阴如旅寄,自非留意休养中,未免疾苦为身累”。让人们,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懂得以上这些道理,受到启发,为自已长寿健康而努力!

注:此文引用书目内容简介

      《千金方》      《黄帝内经》      《性命圭旨》      《寿世传真》

      《内外功图说辑要》      《养生类要》      《易筋洗髓经》

      《本草秘录》      《医方类聚》      《医学金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