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生命在于运动,长寿在于心平
新闻详情

普及中医理论 不做当代医盲(之三十七)

   作者:匿名   发布:2012/10/17   点击:1313

普及中医理论 不做当代医盲(之三十七)

走出误区  重铸中华医魂(第七部分)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战略研究课题组


七、中医发展趋势

(一)中医是前沿科学

中医的优势来源于整体和综合把握事物的能力,在整体上是先进的,已经实现了宏观和微观的有机结合。中医对于微观的看法也是整体性的,这说明中医已经以一种不同的方式实现了现代科学重构整体的愿望,并且解决了以构成为主的方法论在逻辑上存在的悖论。因此,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前沿相比,中医自然是前沿科学。但是,由于研究问题的方法论落后,国内主流学术界还没有充分认识到中医的先进性,因此,加强“先进性”教育成为非常紧迫的任务。只有认识到了中医理论的先进性,才能自觉地在科研、医疗和临床工作中以中医的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才能够积极吸收和利用全球科技、经济和文化资源为我国的自主创新目标服务,支持我国的自主立国战略。可惜的是,“中医药在中国至今没有受到文化上的虔诚对待,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对全人类福利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所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这样做的不是外人,而是中国的医务人员。”德国著名汉学家和中医药研究专家M•波克特教授的上述评论应当发人深省,促人猛醒。

以中医药科学为指导的方法论科学将成为未来后现代科学的主导。谁掌握了中医药学的方法论,谁就将在未来的科学发展中占据领先地位。

(二)国外设立技术壁垒的最终目的是掌握中医药的主导权

欧美诸国历来以种种理由阻止中医药的合法进入和使用。例如,说中药应用了濒危野生动植物,中药里含有重金属(安宫牛黄丸不许进口,因含朱砂,朱砂含汞),养熊是虐待熊等。尤其是,比利时使用苗条丸(其中含有大量西药)致人肾中毒,有大夫发现是马兜铃酸所致,于是欧洲西药企业资助这位大夫发表文章,称马兜铃酸肾病;英国称之为中草药肾病;美国则干脆称为中药肾病,而且在没有任何不利于中药的情况下,FDA突然宣布70种含马兜铃酸或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不许进口;马来西亚尾随其后,不许龙胆泻肝丸在马上市。于是,我们药监局修改了处方,禁用关木通。

然而,欧美各国以及日本、韩国一直都在支持对中医药进行研究,并为此投入巨额资金。美国已设立数十个研究所研究中医药,日韩等在我国设立饮片厂盗窃炮制技术,有关跨国公司和制药公司也纷纷在我国设立办事处,购买中药处方,寻求商机。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我国对中医药的研究力度不够,支持力度不够,采用西医药方法论等,国外机构正是利用这一缺陷,一方面大肆渲染中医药的毒副作用,另一方面以合作研究为名,肆意掠夺中医药的秘密技术和知识产权。现在有关的合作研究几乎成为通例的是:中国的中医药专家不能成为研究项目的负责人,自然也难以拥有自主的知识产权。长此以往,我们自然将中医药发展的主导权拱手让给其他国家。现在,日本已经将“汉方医学”改名为“东洋医学”,以此在国际上与中医药竞争;韩国也不承认中医药的学历教育,必须有韩医学历才能执业。也许有一天,“美国中医学”和“欧盟中医学”也会浮出水面。怎样掌握未来中医药发展的主导权,这是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大问题!

八、几点建议

综上所述,百年来最大的失误是教育失误,教育中最大的失误是中医药文化教育失误。教育的失误导致民众忘记了自己的文化,导致西方中心论的科学主义泛滥,不再了解也不再信任最可能解决我们健康的中医药;中医药教育的失误导致我国中医人数大大削减,质量大大下降,已经到了必须抢救的时候了;西医药成了衡量中医药的金标准,民间中医不再有行医权,不再能够自制丸散膏丹;国家的科研经费绝大多数给了西医药,给中医药的有限资金大多数给了中西医结合。岁月不饶人,以“只争朝夕”的精神重铸中华医魂是当务之急。

近几年,国家已经认识到中医药保证人民健康的作用和岌岌可危的处境,正在努力振兴中医药:科技部专门在国家973计划中安排了中医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也将中医药作为重大项目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人大常委会已决定让国家中医局负责起草《传统医药法》;国务院将中医研究院更名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同志亲自牵头组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办公室;要在国际上建100所孔子学校;中国社科院等在河南周口召开老子纪念会等等,都说明中华文化复兴在望,中医振兴在即。

在此大好时机,我们建议:

(一)解放中医

苏联当年吸取了李森科事件的教训,对其590个学派一律看待,每个学派都能获得国家支持,所以,今天俄罗斯仍有相当强的创新能力。

百年以来,中医药的生存和发展一直处于东西方文化碰撞的环境中。文化霸权主义和科学霸权主义使得中医药举步维艰,动辄得咎,在中医药面前,宽容的美德似乎变成了纵容巫术的含糊。人们越来越不了解中医药,不了解早在两千多年以前,中医药已经从巫术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变成了整体性科学。虽然中医药也需要与时俱进,但其作为整体性科学的性质不容改变。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暴力文化摧残高级文明的事件,而中医药正在经受这样的摧残。及早结束这一令人彷徨的历史时期,必将促进人类新文明的建设。因此,走出误区,重铸中华医魂,应当成为促进当代文化和科学进化的自觉选择。

对中医药而言,最为紧迫的就是尽快摆脱西学所谓“科学”的束缚,加紧制定“我主人随”的发展战略,把中医药的评价标准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为此,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认为: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不仅使我国能够在该领域中确立长时期的领先地位,而且有可能将这种领先优势延伸到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和信息科学等领域。但是,西学所谓“科学”的束缚和当今政策法规的束缚压制了中医药的原创优势,使其不能尽快整合进入并形成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因此,解放中医势必成为新时期我国自主立国的战略选择。

(二)尽快设立中医部

我们2003年研究报告就建议设立中医部。作为中医原创国,体制原本应该是在以中医为主的卫生部或称中医部下设立西医局,而“在西医为主的卫生部下设中医局”应该是欧美国家的体制。

50多年的历史证明,由于卫生部是西医的一统天下,中医局区区几个人就只能服从卫生部的西医思路,中医人数越管越少,质量越管越差,背离中医科学越来越远。宪法第21条规定中西医并重,卫生部几十年的做法是只发展西医不发展中医,从SARS到艾滋病到流感,什么时候卫生部相信过中医有效、想到过让中医上一线?(我们不怪卫生部的同志,前面已经说过,这是教育西化使然。)怎能相信今后中医局不独立出来却能够发展中医,振兴中医,让中医真正能为13亿人的健康服务?(不敢设想,若有人状告卫生部违宪,卫生部如何回答?)

因此,应该尽快成立中医部,以便充分发挥中医的作用。进入中医部的同志必须要有民族自信心、不坚持“科学主义”、热爱中医药事业、愿意为13亿国人特别是9亿农民的健康服务。

中医部不仅要管中医,而且要管中医药教育,要管中药,不能再用西药标准衡量中药了,要给中医院和执业中医丸散膏丹的自制权。

(三)中医药法要立足于“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法规政策决定一个学科的存亡,决定一个产业的存亡,甚至决定一种文化、一个民族的存亡。因此,人大让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起草传统医药法,是中医药界的大事。但是,中医药法(传统医药法)的立足点放在什么地方,却是能否起草好的关键,也是中医药能否振兴的关键。

立足点放在管理上不成。对中医药50多年的“管理”,中医人数越管越少,水平越管越低,思维越管越西化,中医的精华、特色、优势几乎都管没了,因此,不能把立足点放在“管理”上。

立足点放在“保护”上也不成,因为中医与长城不同。长城历史上曾起过抵御游牧民族南侵的重要作用,它今天失去了防御功能,为了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长城,我们要予以保护。几千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有用,今后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保障。中医药不是“标本”,因此,不能希望像保护长城那样“保护”中医药。为了中医药生存下去而希望从法律上予以保护,一则自信心过于不足,二则对中医药事业发展来讲,也未免太渺小了

立足点单纯放在“发展”上也不成。一说发展,许多人就联想到“现代化”、“科学化”、“规范化”、“数字化”,要中医“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仅要摆事实,还要讲出道理来”。事实上,百年来就是硬说中医“不科学”,中医的精华如五运六气、子午流注等等都已当作糟粕丢光了,四大经典都已当成选修课了,再如此“发展”,中医的精华就彻底没有了。《中医药法》的草拟必须立足于“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自主发展”。

(四)教育必须培养真正的中医

我们有32所中医药院校。说是中医学院或中医药大学,其实没有一所是名副其实的中医高等学府,都是“中西医结合”院校;在大学全部课时中,约三分之一课时是西医内容,毕业生多数不会望闻问切;学生的英语比古汉语强;学校分科过细,学医的不懂药,学药的不懂医。用德国慕尼黑东方文化研究所前所长波科特先生的话说,培养的是假中医。   

毛泽东主席作为政治家当年提中西医结合是希望能够提出新理论,创造出新医学,而且提的是西医学习中医,而非中医学习西医。20多年来我们却一直要求中医学生学习西医。我们早就论证过,中西医属不同的哲学体系,思维方式不同,难以结合。中西医结合50多年来,没有提出任何结合理论或成果,这也证明二者难以结合,只能称为中西医配合治疗或综合治疗。“中西医结合”,让中医学生学西医知识,是不自信的表现,是认为西医科学、中医不科学的表现。钱学森先生曾给当年的卫生部崔月犁部长写信说:“中医、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没有办法结合,不是中医吃掉西医,就是西医吃掉中医,实际情况是西医吃掉中医。”中华文化伟大之处首先在于从不排斥外来文化,而是同化外来文化,为我所用;中医并不排斥西医,而是我国的西医中有一部分人过于排斥自己的中医。因此不要再提中西医结合了,还是分业管理为好。

目前应该为中医药院校正名。既然是中医院校,就该教授中医内容,培养铁杆中医。起码应该允许相当一部分院校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医院校而非“中西医结合院校”。四五年后再看谁培养的学生会看病。也许有人担心,真正中医院校培养的学生不懂西医,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只要给予政策,不存在这类问题。

如果一定要搞“中西医结合”,这一任务也不应当由数量少、规模小的中医院校来承担,而应该由数量多得多、规模大得多的西医院校承担。我们当年曾培养了一大批西学中人才;今天朝鲜西医都会中医非药物疗法,朝鲜才能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保障人民的医疗。我们的西医院校应该让每个学生都学会中医非药物疗法。就是这些几乎无需成本的非药物疗法,即足以治疗各种疾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如SARS,艾滋病,流感,等。

不少人反映,中医院校的教材质量太差,一版不如一版,远不如民办的光明函授中医学院的教材。

中医院校不应该考英语,而应该考古典文学。因为学生毕业后是为中国人看病,没必要说英语;其次,中医只有中国及周边国家有,西方国家没有这方面的文献供我们查找;再者,如将来真需要出国交流,一则可请翻译,二则可再到外语学院进修,何必浪费在校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时间学英语呢?而没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是无法理解、无法学好中医的。

此外,应该招收少年班,少年没有受过多少西方文化教育,没有先入为主之弊,易于学好中医。这一点,已为山东中医药大学上世纪80年代办的三届少年班所证实。

中医人才最重要。大量的中医大夫特别是名医是真正的中华医魂。重铸中华医魂,就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水平的中医,铁杆中医,绝不是什么中西医结合人才!因此,要打破一切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降人才。重铸中华医魂,32所中医院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川刘晓峰副省长说:“我们已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办了7年制的本硕连读试点,称为传统班……学习西医的课时比较少,仅是了解而不是掌握西医。它打破了教育部现有规范的中医药教育模式。”我们为此而欣慰——中医有救了。

(五)师徒传承和自学的教育模式应与院校教育并重

过去中医都是家传、师徒传承或自学而成,培养了许多名医。名医恽铁憔38岁才开始自学中医。民国初年,我国80万中医,都是如此培养的。今天我们32所中医人才制造厂居然只生产出27万中医,其中90%尚需重新温习四大经典。这说明我们从西方引进的集中培养人才的院校制方法,并非培养中医的唯一的途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途径。师徒传承和自学教育模式应与院校教育并重。

以中医泰斗吕炳奎为校长的民办“光明中医学院”当年办得轰轰烈烈,全国共办了34个分校,许多名老中医都在其中代课,为我国培养了10万名中医,半数仍在从事中医临床;尽管他们热爱中医,临床效果不比正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差,但多数拿不到行医证。而且由于政策原因,学院已经被迫停办。我们建议,为了振兴中医,要允许民办中医院校存在,而且不应该要求中医院校设立解剖实验室等等西医院校才需要的设施,应尽快恢复民办光明中医学院,允许其毕业生行医。

四川省有9228民间中医,由此估计,我国尚有15万没有行医执照的中医。他们是传承的或自学的,尽管看病疗效好,或有一技之长,但因为没有文凭,不懂西医,不会外语,拿不到行医执照。

民间中医在保留中医特色和精髓方面是有功的,应该允许他们以及所有执业中医带徒,以作为培养中医人才的另一途径。至于徒弟能否有行医资格,应该由师父说了算,国家考察其疗效,中医考核历来看疗效。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不能光进行文凭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进中医药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总报告

项目编号:200DG000005

项目名称:促进中医药科研教育体系建设与发展研究

承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课题负责人:武夷山  贾谦

课题承担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课题主持人:贾谦 杜艳艳 杨巨平 张晓彤

课题组成员:贾谦 杜艳艳 杨巨平 傅俊英 仲海亮  张超中  施安丽  周立华

总报告主要执笔人:贾谦 杜艳艳 张超中 仲海亮 傅俊英 施安丽 杨巨平 张晓彤

报告统稿人:贾谦

工作时间:2004年10月至2005年12月